当前位置:  首页 - 新闻中心 - 员工风采 - 正文

以劳为光 向美而行——后勤集团第二届“最美后勤劳动者”风采纪实

    发文时间: 2025-04-28     浏览次数: 

后勤集团第二届“最美后勤劳动者”评选活动自启动以来,以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有序推进。此次评选通过基层推荐、领导小组审核、确认、集团公示,从食堂保障、环境卫生、设备维修、校车驾驶等多个岗位中评选出11名“最美后勤劳动者”。他们用汗水与坚守,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。

在“五一国际劳动节”这个属于奋斗者的节日里,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故事,感受后勤力量。

李长征,人力资源部主任,深耕后勤人员管理领域十多年。他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与严谨务实、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,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。

他深知人力资源政策对于单位和员工的重要性。在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方面,积极学习,紧跟政策变化,发现有利于单位和员工的政策,积极研究并推动落实,致力于为单位和员工争取更多权益。

“员工的事无小事”,这是他始终秉持的理念。他对员工充满感情,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问题。有的员工因方言不能清楚的表达心中所想时,他总是耐心倾听,不急不躁,给予心理疏导。他深入各部门了解情况,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,积极办理员工切身利益的业务,解决员工的实际困扰。

549A1


他来校工作将近18年,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,严格要求自己,无论是日常工作中的琐碎事务,还是集团面临复杂任务,他都毫无怨言,勇挑重担,他如一块坚实的 “补丁”,哪里需要他,他就迅速填补上去。

在他看来,后勤工作不仅是服务师生,更是凝聚人心。让员工真切感受到后勤团队大家庭的温暖,也让这份凝聚起来的向心力,化作服务师生的强大动力。

王玉亮,饮食服务中心(学院南路校区)一层食堂管理员,深耕餐饮行业二十余载,王玉亮完成从灶台匠人到食堂运营管理者的蜕变。他主动钻研食堂管理知识,以扎实专业功底立足岗位,严格落实饮食服务中心各项安全稳定制度,每日巡检食材验收、加工制作等全流程操作环节,确保菜品质量安全。

19EF9


同时,在国家大力倡导“体重管理年”的背景下,王玉亮敏锐捕捉到师生对健康饮食的迫切需求,第一时间响应号召,带领团队开启了轻食窗口的筹备工作。他深知,轻食不仅要低卡、低脂,更要兼顾美味与营养均衡,为此,他调研了兄弟院校经验做法,经过多日的精心筹备,轻食窗口正式亮相,推出的“五彩鸡胸沙拉”、“酱牛肉配时蔬”等菜品供师生自由选择,凭借清爽的口感、丰富的营养,迅速成为师生们的心头好。轻食窗口不仅为追求健康生活的师生提供了新选择,更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科学饮食的新风尚。

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是王玉亮的工作信条。凭借精湛的烹饪技艺与丰富的管理经验,他将安全理念贯穿食堂运营各环节,全力保障学生食堂平稳运行,为全校师生呈上一道道安全美味的佳肴。

田高兴,饮食服务中心(学院南路校区)一层食堂厨师,

他始终以“匠心传承、创新突破”为职业信条,在三尺灶台前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。在他的巧手下,将宫爆鸡丁、鱼香肉丝等一些传统菜品加工制作成宫爆藕丁、鱼香土豆片等菜品。再如红烧罗非鱼,在传统红烧做法中加入彩椒丁,丰富口感的同时更符合广大师生的口味偏好;粉蒸排骨则打破常规,以土豆垫底,既吸收了排骨的肉香,又增添了菜品的膳食纤维,让整道菜荤素搭配、营养均衡。些菜品既保留传统烹饪精髓,又贴合师生的营养需求,一经推出便成为食堂的热门菜品,深受广大师生好评。

178D0


作为食堂的“老师傅”,他从不藏私,主动承担带徒授艺的责任,手把手教导年轻厨师掌握刀工、火候等烹饪技巧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耐心细致,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后辈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为烹饪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,也让食堂的美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。

赵军,饮食服务中心(沙河校区)库房管理员,他的一天是从整理各类票据开始的,食堂的记账工作细碎繁杂,账目种类繁多,从新鲜蔬果、肉禽蛋奶的每日采购,到米面粮油、调味品的零散支出、清洁用品的日常开销,每一笔都需精准记录,稍有疏忽,便容易出现数据错漏、账目不平的情况。多年来,他总能将财务报表按时、精准地完成,让每一笔流水都清晰可溯。那些数字背后,藏着的不仅是严谨的职业操守,更是他对食堂平稳运营最无声却有力的守护。

14BE9


在面对日益更新的食堂工作系统,他主动利用下班时间自我“充电”,深入钻研新系统的操作流程与软件功能,反复练习数据录入、账目核对等关键环节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。

为切实满足师生用餐需求,提升就餐便利度,沙河食堂特别开设便捷盒饭窗口。赵军主动请缨、积极响应,全身心投入到盒饭售卖工作中。用实际行动为师生带来温暖便捷的用餐体验,成为师生心中优质服务的“贴心人”,为提升食堂整体服务品质贡献力量。

张盼怀,饮食服务中心(沙河校区)厨师,在沙河校区东区4号窗口,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:张盼怀穿梭在灶台与案板之间,沾满面粉的围裙上还留着昨天揉面的痕迹。十多年来,他扎根于此,用一口锅、一把铲,为一届又一届学子烹饪出温暖的味道。

每天清晨,他在后厨熟练地挑选新鲜食材,仔细检查每一颗蔬菜、每一块鲜肉。切菜时,菜刀与案板碰撞出的清脆声响,宛如他谱写的独特乐章。他常说:“食材的新鲜,是做出美味的第一步。”在他的坚持下,食堂的饭菜总能保持最纯正的口感,即便最简单的炒青菜,也因他的用心烹饪,变得清爽可口。

16003


张盼怀最拿手的是油泼面,这道美食他一做就是十多年。油泼面是一道经典的面食,将醒好的面团揉匀后擀成薄饼状,再用擀面杖将其变成粗细均匀的面条,煮好后放入配菜撒上葱花、蒜末、辣椒粉,淋上热油,激发出各种调料的香味。很多毕业生离校多年,依然对这道美食念念不忘。

张晓瞳,公寓服务部办事员,她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在公文写作、投诉处理、合同管理等多个领域精耕细作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后勤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面对紧急工作任务,她从不推诿懈怠,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,高效完成每一项任务。无论是深夜修改新闻稿件,还是反复核对合同条款,她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,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,成为部门工作运转的 “润滑剂”。

139C1


在服务师生的一线,张晓瞳化身沟通桥梁,以“师生满意度”为标尺。全年受理、回复并跟进解决约 50 件意见投诉,面对师生的困惑与诉求,她始终保持耐心细致,用温暖的话语和切实的解决方案化解矛盾。

赵世伟,物业服务部锅炉工,七月的午后,学生宿舍内空调的 "滴答" 漏水声打破了宿舍的宁静。正在午休的赵世伟接到报修电话后,拎着工具箱一路小跑赶到现场。掀开布满灰尘的空调外壳,他仅凭专业经验便迅速锁定 "病因"。狭小的维修空间里,他半蹲着身子,用细铁丝一点点疏通管道,污水顺着手臂流进袖口,汗水顺着发梢滴落在地。经过近两小时的奋战,三间宿舍的空调重新吹出凉风,而他沾满污渍的工作服,早已被汗水浸出深色的盐渍。

23308


零下十度的深夜,供暖锅炉突发故障警报。赵世伟带领和同事第一时间冲向锅炉房,滚烫的蒸汽裹挟着刺鼻的机油味扑面而来。他们蜷缩在仅容一人通过的检修通道,用手电筒仔细排查每一处线路接口,手指被螺丝划破也浑然不觉。当故障终于排除,天边已泛起鱼肚白,而他们沾满油污的脸庞上,却绽放出欣慰的笑容。

张显秀,校园环保部绿化工,在校园里,总有一抹身影与草木共生,与四季同行。绿化工张显秀扎根校园绿化岗位十余载,用双手丈量每一寸土地,以匠心雕琢每一株草木,将对校园的热爱化作满眼葱茏,书写着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。

清晨六点,当露水还挂在叶尖,张显秀已背着工具包穿梭在校园绿化带间。翻开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,密密麻麻记录着“三月修剪冬青促萌发”、“五月防治蚜虫需趁早”、“九月草坪补播正当时”等养护要点——这是他深耕绿化工作多年总结出的“绿化月历”。面对校园植物品种多、生长周期各异的特点,他为不同的植物量身定制养护方案。

7A7C2


在张显秀眼中,每一株植物都是等待雕琢的艺术品。修剪绿篱时,他手持绿篱机,目光如尺,所过之处灌木棱角分明。张师傅用沾满泥土的双手、晒得黝黑的面庞和始终炽热的初心,在方寸绿地间书写着对校园的深情。

焦学刚,中财大厦客房服务员,在大厦接待旺季席卷而来的时候,7人团队扛起15层公区保洁与百余间客房的运维重担,焦学刚便是这支“攻坚小队”里的中流砥柱。

清晨七点,焦学刚已换上工装,推着满载清洁用品的推车穿梭于走廊。培训班的特殊要求,让客房清扫成了与时间赛跑的战场——必须在学员上课的间隙完成所有住客房维护。面对客房内加大床垫,普通铺床需耗时十多分钟,他却将“叠、拉、塞、整”四字诀与体能完美融合,五分钟内完成撤换床单、套枕套、铺床罩的全套动作。棱角分明的床角如刀削般笔直,对称工整的枕套与床尾巾,让每间客房都成为标准化服务的生动注脚。

2B507


正午十二点,本该是轮休时间,客人的集体退房却突然打乱节奏。望着堆积如山的待清扫客房,焦学刚二话不说套上手套:“我中午没事!”连续三小时高强度作业,他的后背被汗水浸透,手腕因频繁使用清洁工具微微颤抖,却依然坚持完成所有房间的消杀、整理与布草更换。

齐英林,交通服务部驾驶员,每天清晨六点三十分,齐英林开启车辆“体检”流程:查看车辆仪表和冷却水状态、调试制动系统。发车前,他总会对着后视镜提醒自己:“每一脚油门都系着几十个家庭的牵挂,每一次转向都关乎着孩子们的平安。

“齐师傅,我的身份证落在车上了!”接到学生焦急的电话,刚结束早班任务的齐英林顾不上吃午饭,立即返回停车场。翻开座椅缝隙、检查行李架夹层,终于在后排座椅下找到证件。这样的故事每月都会上演。

281FD


驾驶中,他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驾驶策略。暴雨天经过涵洞时,他总会提前 200 米减速,通过积水区时保持匀速直线行驶;大雾天气则严格执行“跟车四秒法则”,与前车保持三个车位距离。“安全没有捷径,只有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。”齐师傅常说。正是这份对安全的极致追求,让他在无数个清晨与黄昏,用平稳的车速、精准的转向,为师生筑起流动的安全堡垒。

王长存,清河物业部浴室保洁员,每天傍晚,当热气开始蒸腾浴室,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储物柜与淋浴间之间。浴室保洁员王长存,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将平凡的岗位化作服务师生的暖心港湾。

新学期开学季,面对大批入住单身教职工周转宿舍的教师,因不熟悉流程无法进入浴室的难题,王长存主动请缨,在每晚1800-2230洗浴高峰时段驻守门禁处。她手持登记簿,耐心指导教师填写权限申请表。当系统出现故障时,她迅速协调技术部门,连夜调试设备,确保次日清晨六点浴室准时开放。“老师们忙了一天,不能让她们连热水澡都洗不上。”她搓着冻僵的手指说道。

14EDE


浴室保洁工作十分复杂,而最让人头疼的,莫过于清理排水沟里缠绕成团的毛发。这些湿漉漉的发丝黏附在管壁上,裹挟着皮屑、灰尘,结成顽固的污垢。

王长存总是拿着特制的长柄硬毛刷,半跪在潮湿的地面上,将刷子探入排水沟的深处。她一下又一下用力地来回刷洗,每一次动作都需要使出全身的力气,才能将紧紧缠绕的毛发剥离下来。即便累得腰酸背痛,她依然会将排水沟反复刷洗,直到管壁恢复洁净,确保排水畅通无阻。

在蒸腾的水汽中,她的身影或许平凡,却闪耀着最动人的光芒。

他们是黎明前亮起的第一盏灯,是深夜里坚守的最后一束光;是寒冬中温暖的炉火,是酷暑里清凉的微风。他们或许从不站在聚光灯下,却以润物细无声的付出,成为校园里最坚实的依靠。

撰稿:李长征

审稿:吴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