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1年劳动节前夕,一个青涩少年踏进中财校园,他就是孙仲雨,年仅16岁。如今,孙师傅已经在中财度过了32个春秋,参与和见证了中财校园电力设备的变迁。经过32年的成长和历练,孙师傅已经从当年的青涩少年变成了校园内电力设备的“定海神针”。他把一生的劳动和汗水全部奉献给了这个校园。
孙师傅是学院南路校区后勤集团物业服务部电工班的班长,主要负责学院南路校区所有电力设备设施值守和维护工作。多年来,在配电岗位上,孙师傅时刻以服务师生为宗旨,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电力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。
每天上班,孙师傅带领他的同事将学校的配电设施全部检查一遍。“老师每天上课、同学每天学习都离不开电,绝不能因为电力故障影响到老师和同学们上课。”这是孙师傅给自己设立的“日目标”,也是他经常告诫同事们的话语。
学五楼739宿舍电灯不亮、李师傅带上灯脚、灯管等配件去维修;实验楼206插线板没电,许师傅带上试电笔、智能插座去维修。当接到报修电话,听到报修故障的那一刻,孙师傅已经在心里预估了故障原因,盘算起了维修人员和所需的维修材料,挂掉电话的那一刻,他立即安排人手前去维修,精准携带材料、提高工作效率。他就是每天用自己的行动保障着校园内所有师生员工的用电需求,这是一个32年电力工作者的经验和能力,更体现了孙师傅对整个工作的把握和掌控能力。
2016年年底,孙师傅迎来了人生中另一个“大日子”,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。“这是党组织对我的认可,从今以后,身上又多了一份担子,多了一份责任,胸前的党徽就是一面旗帜,我要让他闪闪发光。”他坚定的说。我们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。
“保证完成任务!”当接到紧急任务时,孙师傅总是这样回答,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重量。
北京的夏天非常炎热,学院南路校区的学生宿舍楼建造已久,宿舍内没有空调,仅靠一个电风扇根本不能将宿舍变得凉爽,为同学们在宿舍内安装空调的工程提上了施工计划。
要想安装空调,就必须解决电力负荷不足的问题,就要进行电力设备升级改造。将原有两台630千伏安变压器增容到两台2500千伏安变压器的工程就落到了孙师傅和他的团队身上。
施工看似简单,实际非常复杂,影响范围非常广,如何将施工给师生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,成了孙师傅他们最大的难题。凭借丰富的电力经验和对校园内电路电缆铺设“了如指掌”,制定出了停电时间最短、师生用电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案,利用建立临时变电箱、分批改造等方案,能够很好的完成电力增容改造工程。但计划赶不上变化,施工过程中发现原有电缆已经老化,耐压值达不到安全使用标准,更换老化电缆又给整个工程增添较大难度。最终,整个施工过程历时72小时完成。这时,孙师傅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,用他当时的话说就是,“现在回去睡觉,才踏实。”
他既是校园内的电力守护者,又是后勤集团的一块“砖”。“一名基层管理者、一名后勤老员工、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比别人干得多,这样你才好给别人安排工作。”他说这是他在工作中,在学习中得到的真理。在每年的新生报到日,他都要提前摆放好桌椅,安装好帐篷,连接好电源,调试好设备;在为毕业生进行行李转运期间,他又变成了搬运工,将每一件行李搬到同学的指定地点,为他们减少后顾之忧;在疫情防控期间,核酸检测任务繁重,他负责为参加核酸检测人员做信息登记;在校园封控期间,他又担负起了为封控楼宇送餐的任务,他那有力的步伐、矫健的身姿,一趟又一趟到食堂取餐,一车又一车送到楼内。这就是他,每次有紧急任务的时候总能看到他的身影。他自己也常说“学校给了我工作的机会,我们就要尽力干好这份工作,为师生服务好,这是我最开心的事。”
他就是怀揣信念在做工作,从第一次踏进校园的那一刻,便把自己的梦想画在了校园的配电箱上。他的32年展现了后勤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,更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顾全大局、勇挑重担,不忘初心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这就是他的故事,还在继续着……